故事佬网

信宜文化瑰宝:舞春牛

2022-10-29 10:39:34

舞春牛这项文化在信宜已经传承了600多年的历史,源自明代;你可能更不知道,在晚清时期,我们大信宜这里“舞春牛”这项文化超级大热。

如果要追溯“舞春牛”的历史,最早的脚步得追寻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光——中国西周时期。西周时候,立春日当天,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,鞭春牛以示劝农耕,士民都出城围观。史书均有记载,《周礼·月令》:“出土牛以送寒气。”

这是“舞春牛”的由来。它盛于唐、宋两代,明代传入信宜,晚清时期在我们大信宜尤其盛行。对此,晚清光绪时期的《信宜县志》有详细记载:“迎春,装戏剧鼓乐,迎上牛于春牛亭,士女纵观为乐。”

信宜的“舞春牛”,发源于径口镇,流行于信宜径口、安莪、朱砂、茶山、洪冠等地,后又流入与信宜径口接壤的广西容县及玉林、北流、合浦等地。

起初的牛是用泥塑造的,叫“土牛”。因过于笨重,只可摆在戏台中央供人们观看而不能舞动。后来,当地一位姓李的秀才(名字不详)按照《大字通书》的春牛图仿制一条牛,用竹和纸扎成牛头,用画有黑色漩涡状毛纹的深灰布拼缝成牛身,由男、女2~3人演唱牛娘调,春牛则用1人舞牛头,1人披牛衣舞牛尾,由八音锣鼓开路,春牛居中,舞蹈队在后,边走边舞,依次到各村表演。

表演时,春牛在场上绕圈、刨蹄、晃角、甩尾、滚泥,伴随着演唱象舞狮一样舞起来,动作较为简单,春牛后面,由数名乃至数十名牛公、牛娘组成的舞蹈队表演各种农事活动,青年以木叶伴奏。春牛队每到一家,先舞动春牛,以示祝贺,接着,牛公、牛娘边唱边舞,唱词都是五、七字偶句,按方言声韵分上下句,唱腔为牛娘调,配以锣鼓打击乐,节拍和谐,韵味长,通俗易懂。

唱词如:

摸摸牛头摸牛耳,农家耕作全靠你;摸摸牛头摸牛眼,薯粟豆麦粮增产;摸摸牛头摸牛尾,耕夫步步紧相随。摸摸牛头摸牛身,风调雨顺好耕耘,摸摸牛头摸牛脚,晤愁吃来晤愁着。牛儿是个农家宝,农民爱牛乐呵呵;相依为命勤耕作,共同走向金光道。

摸牛从头摸到尾,崖那夫田全靠你。从上摸到大牛眼,水田种禾就增产。从边摸到大牛耳,好睇好听好富裕。从中摸到大牛肚,四出揾钱有门路。从下摸到大牛脚,唔愁食来唔愁着。

哎条牛仔好耕田,生得头大角又尖。耕田唔使用鞭打,犁田唔使用索牵。

手拿金花金黄黄,犁田大伯晤在行,
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,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。
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

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,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,请联系我们投稿。

COPYRIGHT © 2016-   故事佬网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