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佬网

粤北乡村民俗:南雄香火龙

2022-11-24 09:42:01

南雄香火龙发源于百顺镇白竹片村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村民每逢春节的初一到元宵节都要组织舞龙活动,当地人称“闹春”。香火龙有公、母之分,香火龙的骨架用竹篾扎成,龙身以稻草扎制,公龙体长9米,母龙体长8.7米,有“地久天长”之寓意,舞龙时,须引球一人,舞公龙7人,舞母龙7人,乐队7至8人,全队约25人。其独特之处是需夜间表演,表演前分别插入点燃的香火1300至1500根。

表演时,由一位站在中央的老者舞动龙珠(火球)逗引双龙出场,舞龙者双手举着火龙,脚下踩着“龙、虾”步法,时而“双龙戏珠”、“跳跃龙门”;时而又“双龙出海”、“游云四海”。浑身金光闪闪的龙身在夜幕中狂舞,上下翻腾、左右旋转,场面颇为壮观热烈。高潮时两条火龙在空中快速地飞舞盘旋,点点燃香流光溢彩,令人叹为观止。

相传康熙年间,百顺地带大旱,蝗虫肆虐,瘟疫流行。一天,村中一老人梦见村边响水塘飞起二条金龙四处游走,所到之处灾衍尽除。第二天,老人将梦中所见告诉村里人,并带村民去响水塘察看,发现那里堆着两堆干稻草。受此启发,老人便倡导村民以稻草扎成两条草龙,并在草龙身上插满燃香,让村里身强力壮的青年打着香火龙在村里各处游走,以示驱灾祈福之意。果然经此一闹后不久,天降大雨,旱情解除,疫害尽消。从此,每年村里便有舞香火龙之举,并传承至今。

据了解,1986年百顺白竹村便成立了民间艺术表演队,不但每年春节期间在村里穿村道串田间游走祈福,还多次参加省、市各类艺术节。

2010年,南雄香火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文化部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南雄香火龙其独特造型,充分体现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,是岭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    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,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。

    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,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,请联系我们投稿。

    COPYRIGHT © 2016-   故事佬网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