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佬网

汤坑镇梳“大鳖尾”技艺

2022-10-28 14:10:57

流传于梅州丰顺县汤坑镇的“大鳖尾”发型,是当地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,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。通常,在女孩出阁时才会梳“大鳖尾”发型,显现出嫁之时的美丽、高贵典雅,以及一种身份象征。如今,这种习俗在丰顺县已经开始慢慢淡化,但每逢重大节日,当地人仍会梳起这种独特的发型。

“‘大鳖尾’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型,保留着传统的梳发技艺,过程复杂,可观性强。”丰顺县梳“大鳖尾”技艺传承人陈秀娟介绍说,梳好“大鳖尾”发型往往要花上三个小时,而且需要多人合作。

头上艺术

尊贵与身份的象征

初听“大鳖尾”,甚少有人会将此名字与发型联系起来,更不会想到这种流传于汤坑镇的传统技艺,早在2016年就被确定为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发型大、头顶梳“复落”,翘起两鬓梳“胖头”,头后面梳成“扇形”,长约30厘米,宽约23厘米,是“大鳖尾”发型的显著特点。

“至于为什么叫‘大鳖尾’,大概是跟发型的形状有关,扁扁的,又带有尾巴。”陈秀娟说,梳“大鳖尾”技艺是200年前从潮汕地区传入丰顺的一种发型,保留着一定的潮汕文化特色。

史料记载,“大鳖尾”发型的由来,溯自明朝末年李闯王起义进入北京后。当时,吴三桂开关迎清兵进都城,李自成大顺王朝告终,此时清世祖爱新觉罗名福临称帝登位。其后,妃、宫娥之妆饰、衣着,仍遵满州旧俗,并无改变。在清王朝统治下,其所属省及府县汉人官员之眷属、妇女也多仿效,久之也在民间风行,形成独特的“大鳖尾”发型。

丰顺县汤坑、汤南、汤西三汤片地带,原是属于揭阳县管辖下的蓝田都第九、十两图(图相当于区),所有民俗与县内各地无大差异。一直到清朝乾隆四年,才割四邑边陲之地(揭阳、潮州、梅县、五华四个县)建置县治,成立丰顺县,到现在约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。在这期间,丰顺县保留着原有的风俗习惯,梳“大鳖尾”出嫁便是其中一个。

翻开已经泛黄的相册,陈秀娟说起了自己与“大鳖尾”的故事。“当年我是17岁,刚上高一,村里要举办元宵节活动,挑选两人挑茶担走在游行队伍前列,其中一个就是我。”那时候的陈秀娟对“大鳖尾”了解并不多,只是觉得梳“大鳖尾”很好看。“第一次梳的时候,我妈妈和另外一个阿姨,花了三四个钟才梳好。”
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,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。
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

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,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,请联系我们投稿。

COPYRIGHT © 2016-   故事佬网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