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佬网

冯宅游氏大厝

2021-02-24 14:38:04

一、建筑名称:冯宅村游宅

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冯宅村1号,始建于清同治年间,主人为木材商人游乐雍家族。1932年由木材巨商游家琛(游天俤)扩建二、三进。后曾作为合作社、民宅,现空置。建筑占地面积2167平方米,坐东朝西偏北。共三进,封火山墙,双坡顶,二层楼房,穿斗式木构架。四周为白砖清水墙。由前院、门罩、屏风门、披榭、天井、厅堂、中天井、双层中厅堂、后天井、双层后厅堂组成。一进大厅保存较好,披榭面阔三间,进深三柱,大厅面阔五间,进深七柱。二进、三进已倾斜,部分已倒塌。二进披榭改建,大厅廊檐处左右楼梯可上二楼。三进披榭为双层水泥框架与木构组合,水泥柱已倾斜。后进大厅廊檐石下沉严重。建筑高大宏伟,用料考究,建筑构件雕刻精美。
 


 
冯宅游氏大厝(严可清摄于2009年11月/仓山区文体局提供)

二、建筑创建:

始建于清同治年间,民国二十一年(1932)年由房主游家琛再次扩建,遂成今构。

三、建筑衍变:

游宅首任主人为木材商人游乐雍。游乐雍生三子:游传书、游传通和游传鹏,三人继承父业,经营木材。分家后,老二传通和老三传鹏分到了一笔置业家产,相继离开了冯宅大屋,老大游传书继续留在祖宅。

游传书生子游家琛(即闽江水运木材大亨游天俤),游家琛将木材商业带到了顶峰。据游家后人游国雄回忆,游家琛历史上可谓福州木材业的巨擘,当时名闻全国的建华火柴厂老板都与其称兄道弟。游家琛于1932年将冯宅大屋扩建,在原有一进的基础上,又增加二进和三进砖木、混凝土结构大屋。连同一进,房间数达到100多间。

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经过战乱,游家产业逐渐衰落,但游家人仍聚居在冯宅大屋。更多:http://www.gushilao.com/

1949年后,大部分游家人离开了几代共居的祖宅。当时的福建省闽侯县第六区建新乡政府,将冯宅大屋的部分房间分给当地的19户村民居住。据游国雄回忆,当时在评定成分时,住在冯宅大屋的子孙中居住在一进的人,平均土地较少被评为贫农;而住在二进、三进的,由于平均土地较多,大部分被划为了中、富农,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子孙,命运在后来却各有不同,不禁令人感慨。

此后,福建省闽侯县第六区又将冯宅大屋作为合作社办公用房,第六区政府后来改为建新人民公社,办公地点依然是冯宅大屋,直至“文革”后期迁走。

改革开放后,居住在游宅的村民各自建新房陆续迁出,至2007年冯宅大屋已成空宅。由于管理人手不够,冯宅大屋一进的部分古物、书房的雕花窗先后两次被盗,按照市价,损失达几十万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游乐雍的一支后裔迁往阳岐,从叶氏手中购得玉屏山庄正落部分,并居住至今。

四、建筑形态:

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,坐西朝东偏南。原屋前有院埕,三面围墙,现已被占用建起居民楼。主体建筑共三进,封火山墙,一到二层不等,穿斗式木构架。四周为白砖清水墙。由门罩、屏风门、披榭、天井、厅堂、中天井、双层中厅堂、后天井、双层后厅堂组成。

一进为游宅早期建造,为传统木构,由上好楠木建造。披榭面阔三间,进深三柱,大厅面阔五间,进深七柱。一进除主体结构外,所有的门窗皆可拆卸,每遇红白大事便可开透为一个宽敞的大厅。同时,在大屋的地下还修建了一米多高的地窖,汛期用于防洪,平时用于藏酒储物,在当时实属少见。一进两侧厢房板壁刻有“二十四孝”故事,在“文革”中遭到破坏。正厅设有对联,曰:“兄弟和其中自乐,子孙贤此外何求”。

二进和三进为游家琛在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扩建。与一进不同的是,后两进的大屋虽然内部设计仍以传统中式结构为主,但外部装饰已经逐渐受到西式文化的影响,出现了西方建筑中常见的露台、花园式凉亭等欧式元素,并部分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构造。
 

五、相关资料:

游氏族人游海涛、游孙权撰有《闽江水运木材大亨游天俤(1878-1949)与百年豪宅的价值》一文,全文摘录如下:

     明朝末年,冯宅村(现今为福州市金山浦上工业开发区管委会附近)遭匪患屠村,冯姓村民仅存一女,被路过的长乐人游宗海(土苗公)相救,结为夫妻,生得七子,传有七房子孙。冯宅村游氏家族是游酢后裔的一脉,祖辈尊崇孔孟理学思想。  

 游家琛,字天俤,1878生于冯宅村,按辈分为游酢第二十八代孙。他自幼天资聪颖,好学多才,是私塾先生最看好的学子;因出生商贾世家,私塾三年便辍学从商。孩童时代的天俤酷爱游泳,整天里都在闽江中嬉戏、扑腾,抓鱼摸蟹,晒得全身皮肤黝黑,体格强健。十三岁就经商当伙计,打得一手熟练算盘,以诚为本,笑脸相迎,勤勉机灵,谙熟生意经。十五六岁时就长得出类拔萃,被高宅村陈大户相中,做了陈家的女婿。十七岁时长子在典(1895年)出生的当年,天俤便告辞娇妻幼子,顺闽江而上,经营木材生意。事业鼎盛时期,拥有160处山契(山林财产)。每年洪水之际,天俤令闽江上游各支流山川的伐木工人,将所伐木材,推入洪流中,让大批的木材从闽江上游飘下,而后,在闽江入海口的马尾,顾人打捞,每根木材都刻有游天俤的名字。

成为南台岛巨富的天俤要让家乡的孩子有书读,1935年他投资创办了凤泽小学,培养出一批批能人志士。这所学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据点,校长游毓桢就是党组织的领导者。他热衷公益事业,曾捐巨资修建建瓯路桥。 

   天俤先生于1949年夏天去世的,享年71周岁。葬礼场面非常隆重,一口巨大的楠木棺材由32人抬着,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,望不到首尾,有锦衣西服的城里人,有粗衣烂衫的光脚农夫,大人、小孩、妇女、老人摩肩接踵,本地的、外乡的络绎不绝,一路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不断的加入送葬队伍。遵照先生的遗言,凡参加者均可入席用餐,概不收礼金,每人再发一大饼、一块白布做衣裳。 

         天俤早就发家了,他在清末民初年间修建扩建自家宅院,如今已历时百余年。这座中西合璧的三进大院占地5亩多,共有90余间房。有系统完整的的排水渠道、四周是高大雄厚的防火墙。四周墙壁底层用大石块砌成,高出地面近两米,石砌的拱门框,镶嵌敦厚的铁门铁窗。一进大院共有44间房,厅堂深13米,宽6米,宽阔的大厅两旁,一字儿排开24扇楠木雕窗,24孝图的人物景致栩栩如生;庭前天井宽12米,深10米,两侧有20扇楠木雕窗。大院地面均为长方条石板铺成,规格为:5米X0.55米=12块,3.5米X0.48米=43块,3.2米X0.6米=24块,3.7米X0.38米=14块;堂前厅上方木柱高5米多,口径30多公分;圆木柱高8米多,口径30多公分。屋内顶上,到处雕梁画栋。二进大院,厅堂里外,满眼雕空镂窗;楼梯扶手,造型优美;两侧楼上,伊人已去;天井内秀,墙高天远;屋顶穹庐,浮雕连篇。三进大院,石板洞开,内见密室,排水机关;百年水泥,蚀木难当。 

   福州的三坊七巷,历史名人辈出,天俤作为民国时期最大的木材供应商,他与这里的名家豪宅子孙们来往密切,志鹏好友甚多。如今的三坊七巷,已是中国十大古街之一,林则徐纪念馆等名闻天下。当时哪家房屋修缮离得开木材的供应?又有哪家不愿意选择最大的木材供应商游天俤供货呢?纵观三坊七巷的众多名宅古屋,冯宅大院(天俤古宅)的规模、格式、气势、文化内涵(雕梁画风、仙道儒孝人物造型),使用的石材、木料,其质地、规格、工艺等均可列为三坊七巷名宅之上乘。 

   冯宅村游氏家族近百年来名人志士辈出。商贾大家游天俤,民国时期的抗日将军游瀚波,1925年加入中共、参加过八一起义的游毓桢等。解放以来更是各界精英辈出,游国经(原广东省人事厅厅长,出生在天俤古宅)、游嘉瑞(原福建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)、游冠洲(原福建省政协秘书长)、游振伟(福建省计生委原巡视员)、游振辉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,及各高等院校校长、教授,各界专家、学者,企业精英等。其子孙遍布台湾、港澳、新加坡、美国等海内外。 

   什么叫中华传统文化传承?它需要物质载体。1840年鸦片战争后,福州被劈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,福州成为全国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(另两处是辽宁丹东、湖北汉口),闽江水运是福建省铁路建设前最主要的运输通道,(天俤古宅)作为民国时期最大的木材供应商的宅院,是建造(闽江木材水运纪念馆)的最好选择,既具备历史名人实业家效应,又具备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。(天俤古宅)曾是闽侯6区的区政府所在地,也曾是仓山区建新公社所在地。 

   当前,党和政府大力提倡振兴中华传统文化。留住(天俤古宅),兼容紧邻的冯宅村游氏祠堂,亦可相容福建省姓氏研究会游氏委员会(暨福建省历史名人游酢研究会),就是留给游酢文化传承的一个难得的载体,就可留给冯宅村海内外游酢后裔归乡的思念情怀;留住(天俤古宅),建造(闽江木材水运纪念馆),就是留住了闽江木材水运的百年历史见证,通过感受中西合璧的古宅大院蕴藏的文化气息,收集更多的闽江水运资料,充分展示清末民初时期闽江流域木材水运的发展史。 

撰 稿 人:游海涛 游孙权
讲 述 人:游国雄 游振红 游克团 游榕生
参考资料:1、《凤泽游氏族谱》游季康主编
2、《冯宅大屋:百年老屋,千年佳话》(海峡都市报)郭大路 文2004.11.26 
3、《冯宅大屋百年名宅的前世今生》(福建侨报)裴质斌 文2013.5.10
4、《传奇将军游瀚波》游鹤楼 文(福州晚报)2000.1.3
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,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。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
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,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,请联系我们投稿。

COPYRIGHT © 2016-   故事佬网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