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佬网

柘荣县游氏宗祠

2022-10-18 08:39:23

    游氏本姓姬,春秋时,郑穆公之子公字偃,字子游,其孙吉以祖父字为姓,至今已两千八百多年,游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。目前游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.06%,其中贵州、四川、湖北三省游姓约占全国游姓人口的53%。

    柘荣游氏,郡望广平。入闽始祖游瑸,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,是进士出身 ,官中书迁兵部郎。时逢唐末,黄巢造反,中原动荡,游瑸因无法安任,而随王审知大军南下一路来到福建。在王审知治闽期间,游瑸受封任建阳令,定居长坪里富垅村。游瑸生五个儿子:清、洙、源、泾、渊;游瑸的第五子游渊生一子:游榕,于北宋初从建阳富垅迁居长溪土家山(今福安坑头村);游榕生五子:时、晔、晃、暄、曜。其中,游时与游晔又于北宋咸平年间一同分迁柘荣柏峰(今柘荣县黄柏乡上黄柏村),而成为柘荣游氏开基祖,其后裔已知的有一万多人,目前遍布海内外。其中居住在柘荣境内的有七千多人。

    有关柘荣游氏的祠堂目前共有8座,其中柘荣境内6座,分别是:

(1)柏峰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柘荣县黄柏乡上黄柏村,为柘荣游氏总祠。明宣德元年(1426)始建,清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(1695—1698)重建,历代重修。坐北向南。主体建筑台基两级,砖木构抬梁穿斗混合单檐硬山顶,四周匡斗砖墙,通面阔15.19米,通进深22.36米,占地面积3339.65平方米。2007年7月26日,柘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改革开放后,台湾及海内外游氏宗亲,多次组团到该祠寻根谒祖,目前是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;

(2)南阳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柘荣县黄柏乡下黄柏村,始建于明朝中叶,新中国成立后,被政府借用作学校,二十世纪九十年归还当地游氏宗亲重建“游氏宗祠”,现开辟为历史名人“游朴纪念馆”和“柘荣县廉政教育基地”;

(3)“游公祠”,位于柘荣县双城镇北街,始建于清嘉庆七年(1087),坐北朝南,砖木构,中轴线上有门楼、中堂和后堂三进,其中,中堂为重檐歇山顶。通进深42米,通面阔22米。新中国成立后,长期被政府借用。1981年柘荣城关游氏宗亲集资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“游朴墓”左侧“游公大政亭遗址”上重建“游公祠”纪念先贤游朴;

(4)南山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柘荣县黄柏乡南山村,始建于清光绪间,二十世纪八十年初重建;

(5)富溪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,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借用作学校,二十世纪初,归还当地游氏宗亲重建宗祠;

(6)游家边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柘荣县黄柏乡游家边村,创建于2010年;

在其他县市有两座:

(1)仙岭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福安市城阳乡仙岭村,创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;

(2)萌底“游氏宗祠”,位于周宁县浦源镇萌底村,始建于清末,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。

    柘荣游氏与台湾游氏同根同源,改革开放后,与台湾游氏宗亲交流互动密切,很大程度上得  益于柘荣游氏宗祠,历来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,在游氏宗谱中保留了一批有关游氏源流、先贤游朴和中华游氏仙姑的珍贵史料,以及一大批不可移动历史文物。其中,历史名人“游朴墓”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“柏峰游氏宗祠”、“延寿官”、“游仙姑宫”、“游朴墓”和“游朴德政坊”等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,“柘荣游氏仙姑祈福仪俗”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”,为弘扬历史优秀文化、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和开展对台文化交流等方面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09年4月,在柘荣成功举办了“首届海峡两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”,并在中华游氏仙姑香脉传承圣地、历史名人游朴故里柘荣还不启动了“中华游氏文化公园”建设工程,经过近3年时间的建设,现已初具规模,对台文化交流正不断引向深入。海西对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平台,正在柘荣逐步形成。

柘荣县游氏总祠理事会

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,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。

所有内容均由本站原创和转载组成,如果有侵犯您版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果您有作品需要发表,请联系我们投稿。

COPYRIGHT © 2016-   故事佬网  版权所有